祖德宗功万代传
华夏子孙成栋梁
寻根问祖有虞郡
天下甄氏一家亲
--甄运强
太平盛世怀先祖,海角天涯不忘根,我们有这甄氏血脉亲情今天才能会聚一起,家族历史文化也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我代表湖北宗亲会,感谢天下甄氏组委会及研究甄氏文化的热心人士。热烈祝贺世界甄氏文化论坛胜利召开!
一、2015年寻得本支家谱
据甄氏谱书记载:我姓系出有虞郡列中山堂,我们宜昌兴山一支鼻祖甄浩公,祖籍山东省青州府朱陈县长河西岸,约明代正德年间由青州府迁移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落业古洞口兴家创业,人丁兴旺称为甄家湾,建祠堂续家谱,广开良田给予乡亲耕种,不收租金只给每年清明家族会提供食宿一天。后裔迁宜昌市、秭归县、宜都县、十堰房县、四川、贵州普安县及本县南阳镇、古夫镇、咸水、百城、高桥乡等地。
宜昌兴山县是这支甄姓的发源地,距今500多年,已传至今20代,鼻祖浩公以上世代先祖有待山东古谱考查。家谱几经遗失,晚清年间十一世家族义士甄宏道,投道修祠续谱反本还原。
二、谱书记载甄姓名人
十一世甄宏道(世族义士),甄尔康(钦赐奉登士郎),甄世英(太学生)等 ,十五世甄永太留居贵州普安县。
近四十年有三代人,甄永清、甄承功、甄景民任咸水村支部书记,为宜昌家乡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努力与贡献。热心公益人士甄景红回乡捐款资助贫困学子,每年春节送粮油看望孤寡老人等善举,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甄浩一支字句派续
推据第一次:浩、友、*、合、*,(从六世祖“尚”字起)尚国(得)啟孟(士)大(道维楚),尔(宏学)朝(必嘉)世德永,远承吉祥昌,天下一品作。
第二次十一世后裔高祖甄宏道弃儒习道修家谱,字句派续: (从十三世祖“世”字起)世德永远,绳良忠兴,怀仁重义,可啟宗庭,克绍祖武,邦家有名。
第三次十四世后裔黄粮白城文生镕公甄顺德修谱取新派:(从十五世祖“永”字起),永远承景运,万代啟文明,本立道予发,昌耀照华庭。(最小万字辈,最大远字辈)
四、湖北甄氏分支迁徒及人口分布
山东分支-先祖甄浩公一支:据我和甄景明的访查,因明清年间兴山山区是通往四川的咽喉要道、受天灾战乱、川匪横行本支家族人口减少,现今兴山本县甄姓常住人口443人,因工作和升学迁出的人口及其他分散县市约650人,本支共计1093余人。很高兴的是这次访查,各地虽没联系,但世系不乱,长幼分明。
嵩山甄法崇一脉后裔-甄德公一支:据恩施鹤峰县代表甄敏、甄耀杰的介绍:恩施鹤峰县走马镇是慈利县、咸丰县、湖南张家界、桑植县、这支甄姓的发源地,由湘鄂西甄氏文化研究会牵头与五县市所有甄姓人员捐资约九万元,在走马镇梅坪的七郎坪修建了德公之墓。恩施鹤峰本县现居住甄姓人员主要分布在铁炉白族乡,走马镇、燕子乡、容美镇等约700余人。
随州一支因家谱遗失现今还无法确定其分支与先祖的名号和迁徒。据随州市代表甄东明、甄仁强的访查,先祖应是鄂州黄陂一代迁来的,现今主要分布在随州市区及淅河镇680人、广水市区及余店镇等地520人,随州地区共计甄姓1200余人。
嵩山省六公一脉后裔-迁黄冈、新洲、鄂州一带定居,甄济公一支后裔迁襄阳宜城定居,因没取得联系,现无法确定其人口与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